• 用戶名
  • 密碼
您的位置: 首頁 > 河南教育 > 產業聚焦
信陽師院暑期社會實踐
時間: 2011-07-19  來源: 人民網河南頻道  編輯: 詹邦洋

 

 

 

  中國網河南視窗7月19日訊  據人民網河南頻道報道: 進入暑假以來,信陽師院數學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方式,以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為契機,以推動“十二五”規劃和中原經濟區建設為動力,先后奔赴信陽市羅山縣何家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鄂豫皖革命紀念館、青海西寧及信陽市部分社區等地,切實開展了“追尋紅色足跡”、“教育幫扶”、“文化宣傳”、“中原經濟區建設宣講服務”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發揚了廣大成員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作風,真正提高愛國教育、增強了革命感情,堅定大家永遠跟黨走,扎根基層建功中原信心。

 

  紅色文化鑄就老區風采  重走長征傳承革命精神

 

  7月3日上午,信陽師院數學學院實踐小分隊成員,奔赴信陽市羅山縣何家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了以“追尋紅色足跡,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服務活動。

 

  蒼松翠柏,滿山環繞。在青磚黑瓦、略帶幾分厚重的何氏祠里,一幅幅圖片、一件件藏品、一件件實物,真實地再現了當時紅軍艱苦樸素的場面,昭示著血與火的斗爭中,老一輩革命家沖破艱難險阻,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的不朽貢獻,譜寫出一曲曲氣壯山河的動人詩篇;崎嶇的道路、懸空的橋鎖、浩大的勇士崖……成員們踏著革命先輩的足跡,重走長征路,他們深深地被長征路上的艱辛困苦所驚嘆,更為紅軍將士不怕艱難、勇于犧牲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所折服。接下來,社會實踐小分隊成員來到紅軍祭壇,二十五軍艱苦樸素、英勇無畏、不怕犧牲的精神永遠地鐫刻在人們的心靈深處;白果樹是當年紅二十五軍集結出發的標志物,在那里,廣大社會實踐成員在黨旗下進行了宣誓,堅定愛黨愛國信念和永跟黨走的信心。

 

  感受紅色洗禮  培育民族精神

 

  7月5日下午,信陽師院數學學院社會實踐小分隊徒步來到信陽市鄂豫皖革命紀念館,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獻禮黨的九十華誕。

 

  在紀念館中,社會實踐小分隊的成員了解革命根據地的形成、發展和不斷壯大的過程,回顧了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為人民事業艱苦奮斗的場面。上千幅圖片和數百件實物,全面展示了革命先烈身上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大別山紅旗壓不倒”的英雄氣概和前仆后繼、大無畏的革命精神。館內陳列的槍支、頭盔、手榴彈、草鞋、草帽、大刀等實物真實反映了革命先烈艱苦樸素的生活;江淮抗爭、中原突圍、千里躍進大別山……一個個單元,一幅幅圖片,一首首歌曲,再現了當時戰爭的情景,展示出先烈們前仆后繼的革命精神和頑強的英雄氣概。

 

  普及中原經濟建設知識  提高建功中原自覺性

 

  7月8日,信陽師院數學學院社會實踐小分隊深入信陽市部分社區進行中原經濟區建設宣講服務。小分隊的成員們從學校出發,經饗堂小區、彩虹苑等,向個體經銷商、私營企業家、個體商販、普通工人、大學生和社區居民等共發放200余份宣傳材料,向廣大群眾講解了“十一五”規劃中我國在經濟、工業、醫療、減排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介紹了“十二五”規劃的戰略目標和戰略步驟,得到群眾的熱情參與。據悉,此次活動旨在普及中原經濟建設知識,擴大其在群眾中的影響力,提高廣大人民群眾服務中原建設的自覺性。

 

  大手牽著小手走  教育幫扶獻愛心

 

  不僅如此,該院的“教育幫扶”團隊還遠赴青海省會西寧進行教育幫扶活動。據悉,此次活動為期近2個月,志愿者們將依托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較高的文化素質,為西寧孩子們提供課程輔導、親情陪伴等志愿服務活動,并將開展關于教育水平的差異、教學方式的不同等調研,切實了解西部教育發展狀態,培養大學生對西部教育事業的感情,積極引導大學生畢業后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的就業意向。(董玉剛 張閃)

【責任編輯: 詹邦洋 審稿: 詹邦洋】
發表評論 共有0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无码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