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委書記盧展工在信陽固始、商城、潢川三縣調研,深入了解農村發展和基層組織建設情況,并與村民、村干部、下派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進行座談。盧展工十分重視、關心基層工作。詳細了解農村發展、農民致富和下派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工作情況。實踐證明,下派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這項工作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促進農村發展、有效服務農民的重要舉措。(新聞鏈接:盧展工信陽農村調研 稱下派村支書工作很有意義)
在中國農村有句俗語,叫做“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干部看支書?!笔聦嵣?,在農村,無論是貫徹執行黨的民主集中制,或是研究拓展發展思路,還是促進廣大基層黨員干部改進作風、遵守黨紀、勤政廉政,很大程度上要靠村黨支部,其決定因素就是與村民朝夕相處的核心人物——村支書。在農村,一個村支書幾乎成為全村人民的一個“支點”、一面“旗幟”、一盞“明燈”……由此可見,村支書在農村的重要性與重要地位。
近年來,為了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河南省委、省政府作出科學決策——從機關選派一批“精兵強將”到農村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這些干部工作盡職盡責、很有成效。選派機關干部到農村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目前雖然還處在試點階段、探索階段。這項使命任重道遠,這項決策意義深遠。
如果說盧展工《用領導方式轉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之“兩轉變”是一把開啟治理干部隊伍的金鑰匙,則提出的“著眼基層、依靠基層、著力基層、服務基層”之“基層四論”便是治理基層干群關系的金指令,而“工作靠做、實干為榮、以民為本、服務群眾”之“干部四論”是各級政府組織的工作綱領,那么“重在持續、重在提升、重在統籌、重在為民”之“四個重在”則為實踐要領,接著“把風氣搞正、把工作做實”之“領導干部要做好兩件事”是各級干部的觀念思變……不僅是科學發展觀的實踐樣本,還是治理基層與服務基層的指導精神?!跋屡纱逯笔潜R展工所有思想與精髓的實踐模式之一。
盧式村支書下鄉模式成基層創新榜樣,“下派村支書”成河南基層創新名片,盧式下派村支書到基層工作亮點紛呈:
模式亮點一:牢固堅守使命與責任感創新發展。在“三農問題”突出的風口浪尖,河南下派村支書,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作為一名村支書,要牢牢把握住這個核心,把發展農村經濟是作為第一要務,把帶領群眾致富是作為第一責任。主持討論決定本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研究確定符合本村實際的新農村建設規劃和富民強村路子,推動全村科學發展。針對基層組織中的薄弱村、經濟發展后進村,實行“對癥下藥”。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就是要有一個好的支部書記、好的帶頭人。選好配強村黨支部書記,就抓住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關鍵。選派優秀機關干部到農村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就是為了選好配強村黨支部書記、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模式亮點二:堅決貫徹執行惠農政策助推致富。嚴格貫徹并執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對新農村建設的統一規劃與布置,全面落實各項支農惠農強農政策,帶領和引導黨員群眾抓好農業生產,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帶領農民致富。機關人員深入農村摸爬滾打,加深了對農村基層工作的了解,學會了做群眾工作,提高了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增進了對農民群眾的感情。同時,利用機關做后盾的優勢,為當地農村村民解決了一些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深受農民群眾的歡迎。
模式亮點三:協調發展協同共治開創和諧新貌。下派村支書帶著神圣使命感和責任感服務于指定區域,緊密聯系群眾,了解群眾所思所想,組織黨員干部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支持和保障村民依法開展自治活動。加強村民群眾教育,抓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平安創建、計劃生育等工作,疏導和化解矛盾糾紛,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模式亮點四:當好家帶好頭抓實體抓全面轉型。村支書是廣大黨員、村民的“當家人”。要把全村治理好,帶領群眾致富,必須有一個清晰的思路。你這個村有什么優勢和劣勢,應該重點發展什么,怎樣實施,都要理出個思路來。同時,要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黨建五個方面進行統一規劃,規劃的重點應放在產業發展項目、整治村容環境、完善基礎設施、節約使用資源、改善公共服務、夯實基層基礎方便群眾生產生活上,不追求大而全,不搞一陣風,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既要有宏觀的設想,也要有微觀的設計,要量力而行,注重實效,打造群眾滿意工程,實現農村和諧發展。這是互動聯動一體運作的實踐?;勇搫?,就是通過選派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實現農村工作高位嫁接、重心下移,充分調動上上下下的積極性,形成方方面面共同推動農村改革發展的合力。使廣大農民更多地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
模式亮點五:開創了總攬全局謀發展的新局面。村支書主持該村全盤工作,任何時候不能只顧個人埋頭苦干,必須發揮團隊作用,必須放眼全局,通盤考慮,科學安排,分工協作,提高效率,提高實效。村支書要通過各種方式,各個途徑加強學習和實踐鍛煉,努力提高總攬全局、駕馭全局的能力,努力提高抓班子、帶隊伍、樹形象的能力,努力提高組織管理協調的能力,努力提高處理突發事件、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努力提高創新思路謀發展、想方設法出實效的能力。
模式亮點六:構建了發展集體新經濟的多面體。發展集體經濟,既取決于村支書的綜合素質和工作理念及思路,又取決于該村的區位條件、資源條件和基礎條件,是當前農村工作的一大難題。面對難題,我們不能屈服,不能退卻,要因地制宜,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努力抓好本村集體經濟的發展。要充分利用本村資源,采取多種方式進行產權改制,使集體資產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實現保值增值,走以存量換增量的路子。對于有交通區位優勢或自然、人力資源優勢的地方,可以積極向上爭資、招商引資上項目、謀發展,走借力發展的路子。
模式亮點七:樹立正派公道辦事風尚的凝聚力。身為村支書首先要處理好“五對矛盾”,即一是公與私,要求保障群眾利益的同時也維護自身利益;二是權與利,合法有效利用手中權力,是全村群眾之福,濫施權力,是全村群眾之禍;三是苦與樂,牢固樹立“學習上講究刻苦,工作上樂于吃苦,生活上甘于清苦”的苦樂精神;四是主與仆,擺正自己位置,增強公仆意識,盡職盡責當好村民的勤務員;五是原則與人情,做有要有原則,更要有情有理。凡事都要征求黨員、村民的意見,絕不能獨斷專行,搞一言堂。這是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思路的拓展。過去很多上級領導部門、領導干部與農村基層組織、農民的直接聯系比較少、關系比較遠?,F在,通過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這條線,可以把上級領導部門與農村、農民聯系到一起。
模式亮點八:形成應對處理村級事務的協調力。身為村支書主要是要正確處理好以下七個關系,即一是必須處理好與一級組織的關系;二是必須處理好與村委會的關系;三是必須處理好新老干部的關系;四是必須處理好新舊工作的關系;五是必須處理好競選對象之間的關系;六是必須處理好干部和群眾的關系;七是必須處理好工作和家庭之間的關系。這七種關系環環相扣,互為補充。要激發合作意識,牢固樹立“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思想,大家的事大家辦,有了問題大家一起承擔。管理得有一個科學的幅度,懂得領導藝術的人,工作起來顯得很輕松、很自如,反之則整天感到又忙又累。我們既要協同做事,又要各司其職。
模式亮點九:破解過去基層組織存在的老問題。過去基層組織老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部分干部思想保守、因循守舊,思想觀念還不能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二是領導方式和管理水平不適應新形勢的要求;三是工作作風不適應發展和群眾的要求;四是黨務、村務管理有待于進一步加強;五是村干部工作動力不足。在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更多。這些老問題亟待農村工作機制的創新?,F在農村產生的很多矛盾和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農村工作體制機制不健全、不完善。選派優秀機關干部到農村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推動農村各種矛盾和問題的解決。同時,選派優秀機關干部到農村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鍛煉干部、培養干部。就是看一個干部能不能為黨和人民做事、為發展出力。
模式亮點十:努力提高帶領村民共同富裕能力。作為“領頭羊”,不僅自己要率先富起來,還要依據本村實際情況,宜農則農,宜工則工,使群眾盡快地富起來。只有這樣,才不會辜負群眾的信任。為此,一要加大科技指導。針對當前農村發展相對滯后的現狀,村支書要引領群眾重科技,學科技,用科技,在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上下工夫,走高產、優質、高效之路,以“綠色、特色”叫響品牌,打開市場,做科技示范的領路人。二要勇于開拓創新。村支書要在吃透上級政策、看準市場走向的前提下,走新路,出新招,勇于開拓前人未曾涉及的“盲區”,勇于探索令人望而卻步的“難區”,引領群眾打拼出一片新天地。大家想方設法謀劃農村發展、帶領群眾致富,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就能把機關干部和基層群眾緊緊聯系在一起,在廣大群眾中充分展示機關干部的良好形象,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借用盧展工的話:“下派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工作是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關鍵,農村工作機制的創新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思路的拓展,互動聯動一體運作的實踐?!焙幽舷屡纱逯猿晒Φ慕涷炞C明了“盧式村支書下鄉模式”是科學的戰略決策。
今天,特別是在國內與國際信息化、科技化、戰略化、競爭化與全球化日趨白熱化的交鋒時期,農村發展尤其顯得關鍵和重要。自然,村支書處于黨的工作最基層,農村工作的最前沿,既是指揮員,又是戰斗員,既是組織領導者,又是一線工作者,承載著廣大黨員、村民的信任和希望,是新農村建設的領頭人。其本身素質的好壞和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本支部的凝聚力、戰斗力、號召力和工作活力,關系到為黨員、村民服務的質量和水平,關系到本村的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因此,河南充分認識村支書這一角色的重要性,明確其權利和義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河南下派村支書正是基于此而實施的劃時代戰略。
實踐證明,河南省下派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這項工作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促進農村發展、有效服務農民的重要舉措。有望形成一種治理農村建設的新時期戰略格局,待時機成熟時,此模式得以在全國大部復制和推廣。
|